X 关闭
海报新闻记者 郭馨煜 丁怡欣 日照报道
教师村,位于日照街道星明社区,现在全村总共有不足40户人家,居住的大多数是年龄80岁以上的老教师,他们经历了新中国几十年风风雨雨,也为日照市的教育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9月5日,海报新闻记者走进“教师村”,听老教师们讲述当年的教学故事。
今年94岁的秦洪春老师194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是日照最早的一批在编教师。1993年举家来到“教师村”,他见证了“教师村”发展的每一步。尽管已是高龄,但老人精气神十足,将村子发展历程向记者娓娓道来。
(资料图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日照县教育底子很弱,学校数量很少。为了响应国家发展教育的号召,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教师来到日照教学,为日照的教育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日照的教育也逐步开始发展。
秦洪春老师介绍,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感谢这批对日照教育有突出贡献的人,当时的教委在山东路西头购置了12亩9分的空地,分配给了当时的42户老教师。
“刚开始建村的时候,村里的老师们都还没退休,还得给学生们上课,大家都是抽空把房子盖起来的。我们家的房子盖了半年多才完工。”秦洪春老师告诉记者,因为没有村名,加上村子里住的全是老师,村民便把村子自封为“教师村”。
回忆起当年教学的情景,他记忆犹新,教室都是茅草屋,很矮很旧,一个班里面20到30个孩子,“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那时候的居住条件有多差。”秦洪春说,因为那时候老师少,自己要教语文、算术、体育等所有的科目。烛照人生,桃李满门,秦洪春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站在三尺讲台坚守了32年,教过的学生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
出生于1946年的退休教师王玉贵,1961年在巨峰镇初级中学参加工作,“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条件很艰苦,那会上课都靠板书,我为了节约时间,每天都提前把随堂练习题抄到小一点的黑板上,带到教室去,让学生们进行随堂检测。”王玉贵告诉记者,“我们100多个老师,最后只留下了不到一半。”
2004年,王玉贵搬到“教师村”,“我还没退休,一边上课一边利用空闲时间盖房子,经常是岚山、日照来回跑。”王玉贵说,相比现在教师的待遇,他们那一批教师可谓“风里来雨里走”,漂泊半辈子之后终于在日照扎了根。2007年,王玉贵退休,离开了他为之感动、为之自豪的教育事业。
如今,王玉贵依然住在“教师村”里,他的院子里干净整洁,屋外的墙边栽种着各种绿色无污染的瓜果蔬菜。闲暇之余,他仍坚持读书、练字、打太极,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其乐融融。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在王玉贵老师看来,选择教育就是选择奉献,“当好老师凭的是热爱和情怀,离不开格局和担当。我很高兴能在日照这片热土上播撒自己学到的知识,引领更多学生成长成才,走出更灿烂美好的人生。”这是王玉贵的心声,也是“教师村”里投身教育事业的老教师们共同的心声。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净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