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田 鹏
【资料图】
随着年报季落下帷幕,A股上市公司提交2022年成绩单的同时,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面临退市的企业也浮出水面。
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统计,截至5月4日,年内30家上市公司将陆续退市,其中5家已摘牌,另有25家处于退市流程中或已公告触及退市指标。综合来看,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21家,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6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3家。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退市力度和出清速度明显加快,“有进有出、能进能出”常态化退市机制基本形成,这是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必然趋势。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不仅需要为市场源源不断注入活水,也需要畅通无阻力促存量风险有序出清。与此同时,投资者保护需同步推进,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稳”。
“财务退”占七成
今年以来,在严监管背景下,A股市场加速劣质企业出清,优胜劣汰机制愈加稳固。
财务类退市指标力求精准出清“壳公司”和“僵尸企业”。数据显示,前述30家企业中,存在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的企业有21家,占比高达70%。
具体来看,在21家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企业中,有14家企业存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有7家企业存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情形;有9家企业存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情形,这意味着多家企业同时触及多项财务类指标。
“退市新规实施后,我国退市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退市效率进一步提升、退市进程进一步加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退市公司情况来看,多数企业触及了财务类退市指标,关键原因不仅在于退市标准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退市审查、执行力度也明显加大。在全面注册制实施的环境下,我国常态化的退市机制逐渐形成,将进一步促进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良性市场生态加速实现。
投资者保护同步推进
在多元化退市制度下,除了财务类指标扮演主要角色外,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而退出资本市场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上述30家企业中,6家企业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ST凯乐、*ST金洲、*ST荣华和*ST西源已经摘牌退市,4月27日,*ST宜康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目前已停牌,5月4日,*ST蓝光收盘价为0.46元/股,已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即便后续3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触及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退市指标。
另外,3家企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其中,计通退于4月28日进入退市整理期,*ST紫晶、*ST泽达已于4月21日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在强制退市中,如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退市企业的投资者可能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妥善处理退市企业的投资者保护问题是退市制度改革的一大难点。”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商法室主任陈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强化*ST公司信披,向投资者提示退市风险,同时不断推动完善投资者民事赔偿机制,涉及财务造假等等重大违法违规的退市公司,在确定退市后都会受到投资者的民事追责,投资者可通过先行赔付、责令回购或者通过单独诉讼、共同诉讼、申请适用示范判决机制、普通代表人诉讼及特别代表人诉讼等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4月21日,上交所对*ST紫晶、*ST泽达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时,相关投资者保护机制同时启动。*ST紫晶中介机构拟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先行赔付专项基金,用于先行赔付适格投资者的投资损失;上海金融法院当日称收到泽达易盛普通代表人诉讼起诉材料,投服中心表示,将依法接受投资者特别授权,申请参加该案并转换特别代表人诉讼。
“不管最终可能实际追回的实际金额能够有多少(这取决于被告可被执行的财产),特别代表人诉讼的介入还是能够帮助投资者以最少成本进行损失的补救努力,并且最大程度地打击已经发生的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有效地震慑潜在可能发生的不法行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总体来看,当前的退市规则贴合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环境稳定。”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未来可能从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出发,在监管上更加严格,特别是退市风险信息披露等与投资者利益紧密相关的环节。
上一篇:全球热推荐:最高法发布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典型案例 江苏一例入选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净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